曼彻斯特爆炸为何扯上周杰伦?

信息来源:士兴堂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15日



——本文约1547个字,阅读需3分钟

据新华社报道,英国曼彻斯特警方表态称,22日晚发生在曼彻斯特体育馆的爆炸为一起自杀式袭击,造成的死亡人数已升至22人,另有至少59人受伤。目前恐怖组织IS已经宣称对此事负责。

这件事是一次赤裸裸的恐袭,不过在微博上网友关注的最大热点却不是曼彻斯特,而是周杰伦。

比如有网民评论:“对比国内,某些人开演唱会还让义务执勤的警察滚出去,看来真是消费和平啊。”目前该评论已经有25153网民点赞,是截至北京时间发稿时点赞最多的。很显然这是在影射周杰伦此前在西安冲现场民警吼“滚出去”的事情。

而在其后点赞第二多的,是替周杰伦辩护的:“别拿杰伦的事来消费,就事论事,希望不要有太多伤亡,键盘侠们口上积点德吧”,不过这条比那条影射周杰伦的报道的点赞人数少了不止一半。

当然了,历来“歪楼”是网民的传统,偶尔“歪楼”歪到出个经典话题也不奇怪,但是从一个英国恐怖袭击“歪楼”到的歌手,也算是有点高了。

但北京时间“锐评”(微信ID:Btimelun)并不想批评这些歪楼的网友,尽管对一些人身攻击的言论并不能认同,但是这次“歪楼”应该说明周杰伦之前的错误做法,已经给很多人心中造成了不良的阴影,但这倒跟恐怖袭击给人造成的心理阴影有相似之处。

锐评君这样一说可能有些周杰伦的粉丝会觉得不满,会觉得把周杰伦和恐怖分子联系起来“太扯”、“太严重”了,那么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恐怖袭击给人造成的心理影响。

众所周知,一般恐怖袭击都是针对平民做出,相对来说没有真正的战争伤亡大,比如一战的索姆河战役就伤亡约134万人。然而恐怖袭击的可怕之处并非直接的伤痛,而是在伤痛背后给整个社会造成的不安全感和恐慌。

根据纽约城市健康与卫生局的研究报告,在9·11恐怖袭击一周年前夕,70%的美国人表示没有从心理创伤中摆脱出来。恐怖事件过去2、3年后,有35%的受伤者遭受心理创伤的困扰,其中有8%的人发展为严重心理障碍,在9·11事件中受伤居民患创伤后压力综合症比例最高,达38%,而全美国患创伤后压力综合症的平均比例仅为4% 。

而由于恐怖袭击导致的族群对立、宗教对立更是严重,在西方各国的孤立主义都出现抬头之势,甚至有特朗普这样试图驱逐外国穆斯林的总统上台,这当然跟其本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变化有关,但恐怖袭击造成的心理影响和分裂,同样不容忽视。这也是为什么将袭击冠以“恐怖”二字的原因。

那么不妨回头看看周杰伦的“骂警”事件。如果光从事情后果上说并不算有多严重,得益于当事警员的克制和理性以及西安当地警方妥善的处置,既没有在现场引发大的冲突,事后周杰伦也以道歉来进行平息,算是不错的收场。

但这件事之所以不断被人提及,除了像有些杰粉斥责的疑似“蹭热点”之外,恐怕也在于周杰伦的错误行为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而这种影响的消除并非一朝一夕。

一方面警务人员的尊严和公安机关执法的严肃性遭到严重挑战,其后不排除有效仿者;另一方面周杰伦的粉丝和批评者之间的争论对骂实际上也在给网络上的戾气推波助澜。前者可能引发的是警民矛盾的加剧和放大,后者则导致网络不良风气的扩散,甚至形成了对骂。这难道不是跟恐袭造成的社会心理影响有相似之处么?

这一次曼彻斯特恐怖袭击事件的讨论,虽然看上去扯上周杰伦有些“跑题”,不过这也恰恰说明有相当一批网友的心理影响没有被彻底消除,借着“英国演唱会安保”这个角度重新释放出来的情绪,也算是可以理解的了。

当然,锐评君并不认为应该像有的网民建议的那样“拘留周杰伦”,毕竟这个想法实际上是给西安警方出难题,但包括周杰伦在内的所有人,也不能以为凭借一次面带微笑的道歉就可以彻底消弭这件事的影响,甚至连别人提及都不能接受。

反倒是所有人应该来正视这件事,特别是周杰伦先生本人,似乎用一个更加诚恳的道歉和说明,来消除大家心理的芥蒂,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了。

文/北京时间评论员 梁千里

此文系北京时间原创稿件

转载需注明出处并保留署名

投稿邮箱:pinglun@btime.com

>>酷评推荐:

时间社论|处罚恶意别车,罚款和判刑之间缺个拘留

前后两个处理方式似乎都难让人满意,而这个或许是因为在立法层面对于此类恶意别车的“斗气车”行为缺乏适当的处置选项所致。[详细]

本文(视频)系北京时间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赵跃 (FJ108)

COPYRIGHT 士兴堂 豫ICP备11011561号 技术支持:漯河法人会 | 空间提供:法人会